【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靖边:传承民俗文化 非遗绽放光彩

近日,记者来到三边民俗文化馆,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柳编作品、剪纸作品、刺绣作品和手工编织品,每个作品都非常精致,从简单家用品到复杂工艺型、个性化装饰品样样俱全。

柳编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利萍说:“咱们靖边的柳编非常有特色,它的特点就是地方原材料好,原材料好编出来东西就精细,我们的柳编制品精细,实用性强,又具有观赏性,外面的人就喜欢咱们的靖边柳编。”

据柳编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利萍介绍,她不止自己爱好柳编,还致力于宣传柳编,带动靖边的妇女学习编柳编,叫大家都喜欢上柳编,让柳编得到传承。

类似张利萍这样的非遗传承人靖边还有很多,作为县级非遗传承人的贾晓燕是剪纸非遗传承的代表,逢年过节、嫁娶祝寿,都少不了剪窗花喜帖讨彩。一纸一故事,剪纸代代传,不变的是材料和技法,变的是内容,贾晓燕一直不断苦练功夫,创新剪纸技艺,她剪得伟人像,惟妙惟肖,仿佛是画出来似的。

县级非遗传承人贾晓燕说:“这个主席肖像是用陕北剪纸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也是用五层剪纸贴出来的,这个肖像炯炯有神,大家以为他是画出来的,其实是用纸一剪一剪剪出来的。”

如果说剪纸靠的是一把剪刀、一张纸,讲究心手合一、眼到手到、万剪不断,那以乔玉梅为代表的刺绣则是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将画理与绣法融为一体,所绣花卉、动物栩栩如生。

刺绣市级非遗传承人乔玉梅说:“以前女子出嫁前需要缝制枕套、被子、鞋垫等物件,针线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勤劳能干的标准,所以,刺绣在陕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鞋垫是我结婚的时候做的嫁妆,已经54年了,我18岁的时候做的,过去人的生活条件不好,我就用缝纫机线一针一针把这个钩起来的,这个是最传统的鞋垫,我一直保留着了,是我结婚的纪念品,保留了54年它都没有褪色,颜色也很好,还看的清清楚楚,我就留下给娃娃们留个纪念。”

记者在民俗馆看到了不少刺绣作品,大多都代表美好的寓意。

刺绣市级非遗传承人乔玉梅说:“这个花是我母亲给我画的,我那时候十几岁还不会画,是我母亲给我画的,牡丹花就是吉祥如意。喜鹊就是喜鹊登门,报喜的意思,她画的都有寓意,鱼画的是年年有余,让我的光景好一点,给我传承下来,过去我不会画母亲替我画, 现在我就自画自己做,这个就是我自己画自己做的。”

这是一群“可爱的人”,她们大多都有自己的职业,还要兼顾家里,经常是忙里偷闲,为柳编、剪纸、刺绣创作腾出时间,这就是一种热爱,一种对非遗文化的尊重,相信有她们这样的人传承三边文化,非遗终将绽放光彩。

梅兰花协会、县级非遗传承人马金兰说:“今后打算继续培训,培训全部以公益性为主,免费培训,继续深造,把我们的会员各种手工艺继续提高,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