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边说书

说书是民间性、群众性的艺术,所说所唱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很受广大群众喜欢。说书的书匠当时大多为一个盲人引一拖路小孩,走村串户,人少便于活动,所说的书多为愿书(还口愿)、家宅平安书。因为当时整体生活水平低,只有光景殷实的人家能说得起书。又因为靖边地处偏僻,交通不畅,消息闭塞,一年四季基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谁家要是请来了书匠,全村人就都来听书,把前窑后炕坐的满满荡荡。

说书一般为七字句、五字句,说书腔调有花音、梅花音、花音串子调、商音梅花调、商音串子调、苦音梅花调、梅花调连句、软四平、连相调、满天星、巧相逢、单音调、双音调、对对调、西凉调、铺地绵、打牙牌、武调、跑关东调,有迷子腔、十三咳、佛腔、哭腔、梆子腔、哈哈腔、咳咳腔、影子腔、胡胡腔、二窝子腔,等九腔十八调,根据书中人物性格的喜、怒、哀、乐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慢句、快句、文句、武句、男腔、女腔、笑腔、怒腔等表现各种情绪的说唱腔调,使听书人身临其境,随着书中人物同忧同喜。

说书的伴奏乐器南路、东路有三弦或琵琶,西路(靖边)说书主要是三弦。另外说书人在小腿绑上“说板”(甩板),右手戴“麻喳喳”,即一种用薄竹片串起随着弹弦手的摇动发出响声。甩板、“麻喳喳”实际都是作为三弦辅助打击乐。

靖边说书起先是一人自弹自说。现在将传统的一人自弹自说演变成弹、说、唱分开,由一人主说,三、四人分别伴说不同角色,互相对答。乐器也不是单一的三弦、琵琶,而加入胡琴、笛子及小罗、小鼓等吹奏打击乐器。使说书场面更加热烈、红火。并将原先坐场说书逐步演变成“走场说书”,主说人一边说一边根据书中人物性格变化做各种扭、跑、走动作,将戏剧表演因素充分融入。唱腔也由单一的说书调加入了眉胡、道情、民歌、信天游等男腔、女腔、鸡鸣狗叫等各种口技,将说书这种曲艺形式生活化、戏剧化、表演化,并穿戴整齐统一的演出服装。使用话筒、扩音喇叭等现代科技,使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演变成了一种适应现代人以及现代生活的新型说书艺术,把“听众”变成“观众”,把只靠耳朵的听觉说书艺术变成了耳听眼看的视觉观赏艺术,从而更加满足了人们多种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