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宏:深入实施精准扶贫 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进行大会发言,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委员批评指正。

一、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白于山区省级连片特困区,2015年全县仍有72个贫困村、1.89万贫困人口,贫困覆盖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2015年以来,我县狠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靖边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到2016年底,全县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1.89万在册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靖边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靖边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细则》、《靖边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二)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落实了以省住建厅为牵头单位和以市委办为牵头单位的19个省市干部驻村工作队,抽调全县各单位的163名干部组成54个县级驻村工作队,从党政机关选派99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贫困村包扶工作全覆盖。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充实了扶贫力量。

(三)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组织相关镇、村的工作人员、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对全县在册的1.89万贫困人口开展了“回头看”,对照“九不包括”的工作要求,通过收入倒排序法,按照逐级审核的方式,深入村、户开展摸底调查。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72个贫困村、1.89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四)抓实精准施策,强化项目支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要求,将各类财政资金集中安排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共组织实施了各类扶贫项目10大类128小项,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870万元,项目覆盖了全县72个贫困村和1.89万贫困人口,各类扶贫项目推进工作进展顺利。

二、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2015年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虽然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但等待、观望的思想较为严重,没有形成积极主动、全力以赴搞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群众中更是以贫为荣,争当贫困户的思潮较为普遍。二是我县贫困村大多分布在南部白于山区及中部梁峁涧区,村内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群众脱贫致富困难。三是扶贫资金投入没有形成合力,现在只靠省、市、县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来解决贫困问题,各部门、各行业的项目资金主要投向还未转到扶贫开发上,还需要下决心、下大力气解决资金整合的问题。

三、全县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建议

(一)建议把握“四个精准”,夯实精准脱贫基础。一是贫困村识别精准。建议在全县41个省级贫困村的基础上,再筛选出一批既非空心村、空壳村又有一定发展前景和潜力,但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的村,确定为我县白于山区县级贫困村,作为今后几年内我县各部门项目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扶持的重点;二是贫困户识别精准。精准识别贫困户,将每个贫困户、贫困人口按照致贫原因,归类打包,一人一号,并为每户贫困户确定结对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人要依据致贫原因,为家庭中的每个贫困人口制定脱贫措施,不脱贫不脱钩;三是贫困村规划精准。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所必需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做好村级“十三五”的项目规划,形成项目库。四是贫困户扶持计划精准。根据致贫原因,制定出贫困户扶持项目,由各业务部门确认后形成贫困户项目库。

(二)建议实施好“五大工程”,推进贫困村整体脱贫。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对确定的所有贫困村,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二是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农村信息化,加强贫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到2019年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危房改造,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贫困村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继续推进贫困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四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通过封山禁牧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移民迁出区和贫困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五是实施产业强村富民工程。在每个贫困村选择2-3个产业脱贫示范点,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鼓励、扶持贫困户组成特色产业脱贫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三)建议构建和完善“七大体系”,帮扶贫困户稳定脱贫。一是构建特色产业发展体系。从县级层面制定南、北、中三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工程;二是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对贫困人口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提供5万元左右的创业贷款贴息,落实在靖企业吸纳就业政策和公益岗位安置政策,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三是构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规划体系。建议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完善配套设施,注重产业开发,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来源,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四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大病保险纳入商业保险领域。财政为在册贫困人口代缴合疗费,贫困户人口住院治疗费用原则上合疗报销后参照低保人口进行二次报销,优先解决贫困人口的慢性病救助。对贫困户因大病和意外事故产生的住院费用,医疗救助资金优先给予扶持;五是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建立基础教育扶助机制和贫困学生资助平台,整合各类助学资源,落实贫困户子女受教育阶段的补助政策,实现在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六是完善社会兜底政策保障体系。将贫困人口中符合低保条件的优先纳入低保,并按照省定脱贫标准补足差额。将农村一级残疾人口中符合条件的给予五保待遇。将60岁以上贫困人口纳入基本养老范围。将70岁以上贫困人口高龄补贴全覆盖;七是完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四)建议建立健全“六个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实效。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坚持县负总责、镇抓落实、帮扶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各镇、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党政“一把手”是精准脱贫工作第一责任人。二是健全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的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逐年递增幅度不低于20%。各涉农部门每年在安排项目资金时,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力争把本部门、本单位到村、到农户项目资金的60%以上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三是健全融资机制。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新模式,加大支农再贷款对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金融产品向贫困户信贷投放,支持农村贫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四是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对脱贫人口及时退出,对返贫人口及时纳入,做到进退有序;五是建立精准脱贫工作督查考核机制。成立精准扶贫督查考核小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工作进展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重点考核部门、乡镇、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六是建立精准脱贫监督机制。建议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督察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