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荣:转方式 调结构 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加快发展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大会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委员批评指正。

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全县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一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成效显著,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以来,全县共争取到中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1.3亿元,累计补贴推广各类新型农机具17500余台(部),拉动农民自筹资金3亿元,受益农户11400余户。截止2015年底,全县农机保有量达7.2万台(部),拖拉机总拥有量6842台,拖拉机配套机具15000余台,农机具配套比为1:2.2,农机总动力突破58万千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许多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全县农业发展正在加快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初具规模,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全县累计建成不同形式农机作业合作社81家,其中:2家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6家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注册总资本达1.8亿元,拥有各类农机具4000多台(套),全县农机经营收入突破2.5亿元。2015年,全年完成机耕面积88.5万亩、机播面积72万亩、机收面积48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7.02%,超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市第一。三是农机“双创”工作初见成效。以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玉米、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残膜回收等农机新技术推广为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农机集成示范基地、农机重点村建设为手段,全力开展全国农机示范县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以农机“双创”全面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目前创建任务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十三五”中期将全面建成。农机“双创”将是靖边打出农机强县名片的有力措施,将为靖边农机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二、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看,我县农业机械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差异,仍有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突出表现在:

1、装备结构不合理。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较少;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产中作业机械多,产前、产后作业机械少;传统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少。农机化发展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产业调整的要求,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不能有效地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

2、区域发展不平衡。就全县的地形地貌而言可分为南部丘陵沟壑区、中部梁峁涧地区和北部风沙滩区三大板块,南部丘陵沟壑区域多为山地,适合机械作业面积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中部梁峁涧区耕作条件同南部丘陵沟壑区相比较好,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较大、数量相对较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农机化综合水平相对较高。北部风沙滩区土地面积辽阔,地势起伏较小,地下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机拥有量大,适宜于大型机械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年机耕面积可达95%以上、机播面积80%,机收面积60%。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农机化水平体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总体效益差。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不受重视,农机整体技术服务人才短缺,外部才不愿来,内部人才留不住,老中青断层严重;县内农机驾驶、维修技术人员少,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各家各户中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4、土地经营不能有效形成规模。土地分散经营,户均耕地有限,形不成规模经营发展,大片作业受到限制,与农业机械相对要求大规模作业之间产生矛盾,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县农机化综合水平的发展,而影响着我县农业的发展,所以就我县而言,只有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业的科技化、现代化,最终才能实现农民的增收。

三、对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当下,我县农机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重要阶段,对此,建议充分利用当前农机化发展有利时机,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与投入。一是建议将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农机合作组织投入为方向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动员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将资金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单位购买机具,开展经营,使农机化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增加对农机化发展的投资力度。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作业、规模化农机合作组织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推动农业机械规模化发展。三是打造 “农机强县” 品牌。我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着发展农业机械化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政府应结合发展农机化各种有利因素,适当调整对农机的政策及投入,创造适合发展农机建设的有利环境,注重农机品牌建设,打造“陕北农机第一强县”名片,以农机强县助力农业强县。四是县财政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机科研、基层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保证农机新技术引进推广、新型农民培训、农机安全监理等公益服务的有效开展五是完善农机燃油补贴、农机作业服务补贴、农机信贷贴息等机制

2、优化区域布局,改善农机结构。围绕提质增量来转变农机增长方式,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加快大型农机具发展速度,积极引进国外进口机械,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中北部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多功能作业机械,加快提升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产业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南部地区重点发展轻便、适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机械和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资源节约型机械。同时,在继续发展种植业机械化基础上,大力发展各领域机械化,引导养殖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在规模化基础上,加快畜牧机械化步伐。逐步实现以进口机械为先导,国产机械为主体,大中小型农机具结合,主机与农具配套,各种机械均衡发展的局面。

3、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规划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根据我县不同区域不同地理条件、生态特点,抓好重要季节、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一是在中、北部粮食生产主产区和优势区,选择最优化的土地进行整合,配置优化的农业机械种植方式,打造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大力推进玉米、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并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形成样板,让农民充分感受到农业机械带来好处,进一步激发他们发展农业机械的强大源动力。二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南部山区,以饲草加工机械配置为主,山地作业机械、林果业机械同步发展,按照农民意愿,合理配置资源,求质不求量,稳步提升农机化水平。

4、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突出农机社会化服务“一条龙”作业,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通过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农业机械使用者经营者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机械维修等方面提供服务。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用正确的市场信息来引导农民的投资方向,促使投资、配置、运用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农机化经济效益的目的。

5、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农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协调农户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努力建立与农机化发展相适应的适度土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6、加强农机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管理、技术推广人员及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既要进行先进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又要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回农村从事农机维护与修理工作,解决农机队伍素质偏低的问题。扎实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