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忠委员:破解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难题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尺。因此,破解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瓶颈、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际,建议企业自身及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应对,努力推动我县非公经济长期健康有序发展。

  (一)企业自身应对措施

  一是注重人才的吸引和培养。首先,要推动信息化和管理科学化发展,提高经营效率;其次,根据发展状况和人才结构,制定长期有效的人力资源机制;三是为企业职工提供劳动保障、社会保障服务,使企业从业人员享有公平的社会待遇。

  二是鼓励企业“抱团”发展。企业之间在市场上不完全是竞争和替代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的“协调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将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团队,整体抗压能力强,收效更大。

  三是加强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利用中小企业快速灵活的经营特点抓住机遇、找准“市场缝隙”,拓宽经营思路,增强企业生命力。

  (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

  第一,增加企业培训,开阔经营者视野与触觉。

  一是增加企业经营者外出考察、技能培训等学习机会,学习借鉴优秀企业发展经验,提升经营者自身素养,优化企业经营方式。

  二是搭建企业销售平台,拓宽企业营销之路。比如,经过洽谈协商,北京中央农产品市场同意将我县设为首都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将苦荞茶、荞麦醋、土月饼、小杂粮等十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初步打入北京市场;西洽会上,推荐兴胜商贸等2家企业达成商业合作协议;利用其他平台,使玻璃夹砂管全面进入我县市政建设,并向周边地区扩展。

  第二、积极引导,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引导企业向技术性企业迈进:如陕北红沙棘保健食品公司,提取黄酮类成分,提高产品附加值;正达工贸汽车产业一体化服务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我县大型运输设备综合服务能力的新突破;辰田建筑公司粒化高炉矿杂粉项目,以草炭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开展生物有机肥研发。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将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发展产业集群,产生集聚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知名度。三是引导企业培植自主品牌。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拥有15项陕西省著名商标、5个陕西省名牌产品、7项国家级专利技术、2项国家级产品认证,7户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四是引导企业依托地域优势,投入特色行业发展。比如涌泉居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生态、绿色、养生”为营销理念,通过各类媒介、展销平台等营销渠道推出的生态马铃薯已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公司收益颇丰。

  第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积极探索直接融资模式,开展上市企业试点培育工作。比如与华龙证券等金融证券机构积极联系,推动重点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申报事务。二是强化担保融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服务机制。规范和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有序流动,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

  第四,增加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 

  企业只有通过对话、沟通、参政议政等方式,使政府更好地理解其需求,才能取得政府支持。因此,必须积极搭建政企对话平台。一方面以商会为纽带把同行业的企业界人士组织起来,促成企业与政府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挂职制度,即选派优秀企业家到与企业有密切业务往来的政府、县委部门无薪挂职,从而使政企业务从优办理、加速办理,更加切实有效的解决企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