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曹建栋:杨米涧乡求新谋变,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我就杨米涧乡抢抓涧地开发机遇,打造“节水灌溉示范乡”和“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乡”,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对于我县中南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有何启示作专题报告,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委员批评指正。

  做  法

  1、涧地变水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从2011年起,杨米涧把涧地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4年共投资2280万元,打喷灌井53眼,架高压线55千米,并配套铺设地埋喷灌管网9.5万米,新发展节水灌溉农田1.9万亩。去年他们还抢抓国家坡改梯的政策机遇,在王梁村建成集中连片宽排梯田3450亩,受到国家、省、市水利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赏,目前正在争取打井配套资金。截止2014年底共开发涧地(配套齐全)2.3万亩,由于推广标准化种植新技术,玉米平均亩产800公斤,比开发前提高了一倍;马铃薯平均亩产1800公斤,比开发前提高80%。过去连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的杨米涧,现在变成全县“节水灌溉示范乡”,千百年来这块古老的土地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2、走种养互动的产业发展之路。

  随着石油开发和封山禁牧的全面实施,杨米涧乡的养殖业不断在萎缩。2010年底,全乡羊子存栏数量不足3万只,且品种退化、效益锐减,农业基本成为以传统种植为主体的单一产业结构。随着涧地开发项目的逐年实施和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乡领导确定发展以养羊为重点的养殖业,走草多羊多,羊多肥多,肥多粮好的自然生态循环发展之路。从2011年开始,扶持发展养羊大户129户,改造新建标准化舍饲养羊圈舍158户,免费发放优质白绒山羊种公羊55只。经过4年努力,全乡羊子存栏4.9万多只,饲养量达6.5万只,比之前增加了36%。

  3、依靠科技进步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2011年起,杨米涧乡开始推广旱地玉米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技术,种子、宽膜、机械作业费都由乡政府统一免费提供,按照“统一”标准,将各项技术配套组合,集成创新。涧地开发前每亩玉米播种株数2400株,产量400公斤,开发后每亩播种株数3500株,产量800公斤。杨米涧乡推广的第二项新技术就是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一是推行马铃薯原原种“一分田”工程,每年把可种植50亩的原原种分发给500户科技意识强的农户,每户种一分地,总共可为下一年提供750亩原种,第三年可提供1万亩一级种;二是积极实施马铃薯良种基地繁育建设,在关草涧建成集中连片夏马铃薯和商品薯种植基地900亩;三是全乡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经过3年努力,全乡马铃薯品种基本达到更新换代,马铃薯标准化种植达到3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底的6546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11862元。  

  通过调研,目前杨米涧乡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已达半数,涧地开发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而且明显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杨米涧已经或正在冲破传统农业的束缚,开始迈向现代农业。

  启  示

  杨米涧有涧地亦有山地,且有2个纯山区行政村,深入思考杨米涧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做法,对于加快我县中南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确有一定启示。

  1、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

  纵观杨米涧4年发展历程,一切变化都围绕涧地开发而来,他们在开发中成功避免了土地条条块块带来的不便,统一规划,整块开发,并与土地流转融为一体,整块流转于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这样既可以使进城务工经商农户永久性得到一笔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性收入,又可使留守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市场,公平合理的承包到土地,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对土地经营的权益。此外,乡上还统一利用村委、村小组在油田开发中得到的扶贫费,解决群众自筹资金这部分投资,既体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又加速了涧地开发力度。北部地区和席麻湾、王渠则这几年现代农业之所以发展的快,都是因为有高标准的基本农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为一体,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杨米涧乡在扶持发展养殖业中,重点对有养殖经验、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较快且又吃苦耐劳的71户农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他们同北部滩水地区的职业农民一样,即将成为杨米涧新一代职业农民和第一批家庭农场的主人。关草涧农民杜继兵,家有4人(2个劳力从事农业),2013年乡上无偿给他扶持优质白绒山羊种公羊1只,他又自筹资金2万元,购基础母羊20只,2014年基础母羊增至80只,饲养量达到200只。他自筹资金1万多元,建标准圈舍,并配套养羊机械化设施。种植业方面,他除了自己的20亩涧地外,又承包了31亩涧地,自产31亩玉米完全可满足200多只羊子的精粗饲料。2014年杜继兵2个务农劳力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近40000元,这同目前北部滩水地区家庭农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样,是一个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

  同样的基本农田,同样的农资投入,用不同的耕作技术,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却完全不同。杨米涧近年来成功推广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和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同王渠则、席麻湾等中部乡镇一样,不仅农作物获得了大丰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固有的传统观念,使广大农民看到了现代农业的曙光。今年国家农业部已将马铃薯列为我国第四粮食品种,这对于我们全县、尤其是中南部乡镇,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农业部技术权威披露,世界上马铃薯最高亩产可达8吨,而我们目前平均只有一吨多,增产的空间十分巨大,如果将中南部地区的马铃薯亩产平均提高到目前王渠则、席麻湾标准化种植所达到的2吨多,中南部地区一定会成为新的商品粮产地。

  建  议

  1、抢抓国家坡改梯的政策机遇,在中南部山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议县上组建一个中南部山区坡改梯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中南部山区坡改梯项目的规划、审批、实施、验收及资金筹措等。

  2、做好马铃薯的良种繁育、推广、栽培、管理及晚疫病的防治,并将其融入二三产业。建议县农业部门拿出切合我县实际,适合中南部地区的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实施方案,各乡镇可指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3、创新农业项目扶持机制。政府的扶农资金可否变无偿投资为有偿贴息,这样就可使政府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4、创新农民自筹资金投入模式。中南部山区坡改梯中,凡没有油田开发扶贫资金的镇村,对农民自筹部分,建议与金融部门协商,使用贷款,受益后分年度还贷,镇村两级组织提供贷户,由金融部门负责签约,政府不背包袱。

  5、扶持中南部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议坚定不移扶持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逐步发展适合本乡镇实际情况的适度规模经营。三年内每个行政村至少应有2—5户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至少应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其作为年终考评的一项内容。

  6、加大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并适当向中南部地区倾斜。

  7、巩固南部山区退耕还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让农民从中得到经济利益。建议大力鼓励扶持发展家庭林场和家庭牧场,家庭牧场主要是发展林下养殖业,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投资中南部的林牧业。对既有的经济林可采取县财政买单,林业部门出技术,农户受益的办法。

  8、中南部开发出的大量坡改梯,除了发展粮食作物外,可重点规划建设南部林果业基地。前期投资较大,可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进入。建议采取原有土地承包户以地入股分成办法,待林果业受益后四六或三七进行分成,这样可减少承包户一次预付资金的压力,又可使土地所有农户长期得到一笔永久性财产收入。也可将这种模式作为新形势下做好中南部山区精准扶贫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