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增长3.5%,全年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2019年上半年,全县单位GDP能耗1.02万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7.4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34万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2.6%,较上年同期上升7.2个百分点。虽然单位GDP能耗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要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3%的目标任务形势较为严峻。

  上半年,全县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48.9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9%,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5.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占比2.1%,同比下降7.8%;第二产业占比95.5%,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占比4.4%,同比增长2.3%;居民生活占比1.9%,同比增长18.7%。全社会用电量1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综合分析,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86.3%。

  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一)三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较大且增速较高

  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以三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主导,消费量为114.48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6.1%,同比增长14.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75万吨,同比增长4.7%;石油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9.02万吨,同比增长28.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9.71万吨,同比增长12.6%。

  (二)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远高于增加值增速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户,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02亿元,同比增长6.6%;综合能源消费量119.1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6%。其中,中省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4.9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9%,综合能源消费量55.46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46.6%;县属直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1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1%,综合能源消费量63.65万吨标准煤,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53.4%,中省属企业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比较大,且综合能源消费量相对县属企直报企业较小,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县属直报企业的四分之一。

  (三)县属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品种以一次能源为主

  全县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消费的能源品种主要有一次能源煤炭、天然气和二次能源电力、汽油、柴油等。上半年,一次能源煤炭、天然气的消费量分别为108.87万吨、6.74亿立方米,增速分别为7.8%、56.7%,共折164.60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95.9%。二次能源共折6.95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4.1%。二次能源消费以电力为主,上半年消耗4.37亿千瓦时,增速55.9%,折5.37万吨标准煤,占二次能源消费量的77.3%。

  (四)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取水量增速较同期有所上升,重复用水率有待提高

  上半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取水总量564.5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从取水水源结构看,地表淡水为取水总量的主导,取水量为532.90万立方米,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取水量的94.4%,同比增长2.1%;地下淡水取水量为10.75万立方米,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取水量的1.9%,同比增长7.8%;自来水取水量为20.87万立方米,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取水量的3.7%,同比下降22.2%。上半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外排水量12.0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4%;重复用水量621.13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9%,重复用水率52.4%,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个百分点。

  二、能耗增速相对较高的原因分析

  全县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占比较高,尤其是油气开采、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制造三大主要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大,增速高,是导致上半年全县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中的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50.1%,同比增长12.6%,该企业部分原材料为能源产品,而产出的主要产品是聚烯烃类非能源产品,导致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加,对全县单位GDP能耗总量影响较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生产环节能效水平的监测,建立行业内对标机制,促进高耗能行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用能效率;

  (二)针对高耗能企业配套引进能源管理、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工业服务业,以节能减排政策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发展、优化化工行业下游产业布局,提高化工行业能源利用率;

  (三)监督高耗能企业的排放处理情况,防止富余热力散失,加强企业回收利用。

  (四)支持和鼓励企业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优质、清洁和高效能源的使用率,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提升能源经济效益。

  (五)优化工业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新能源企业,如风力、太阳能发电企业产出高,能耗低,有利于优化全县工业能源结构,建议政府积极引进和支持该类企业的发展。(撰稿:王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