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韧性活力有待夯实 —2020年靖边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20年,是靖边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项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推进“三区两地一中心”建设,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趋缓、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态势,转型发展处于阵痛迭加期,部分指标下行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经济韧性依然较弱,稳增长调结构压力犹存。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3.33亿元,居全市12县(市区)第四位,比上年增长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48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15.63亿元,同比增长0.03%;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3.22亿元,同比增长2.2%。

——规模以上工业  全县68户(含6户反馈)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32.4亿元,比上年下降14.5%;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4.46亿元,比上年下降0.5%,增速低于全市(6.0%)6.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位。

——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85亿元,比上年下降26.3%(不含长庆油田在靖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38亿元,比上年下降13.0%,增速低于全市(8.6%)21.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0亿元,同比下降7.0%,低于全市平均(-5.9)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6位。

——地方财政收支  全县财政总收入103.00亿元,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0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53亿元,下降17.0%。全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约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9元,绝对值居全市第4位,增长5.0%,增速居全市第10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0元,绝对值居全市第3位,增长8.3%,增速居全市第4位。

二、经济运行总体平缓,提质增效隐忧犹存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运行历经一季度大幅回落,上半年止跌企稳,前三季度有所好转,全年延续回温复苏态势,虽然部分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但在基数较大的现状下,稳的局面来之不易,经济运行既有“显绩”又有“潜绩”。当然,也要审视我县经济运行中向好向稳的根基还不牢、提质增效的隐忧犹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潜力仍需进一步激发酝酿。

——产业发展比较稳,经济恢复有成效。初步核算,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GDP的比重为9.5%,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8.0、2.3和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5.63亿元,同比增长0.03%,占GDP的比重为59.3%,其中,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04%,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3.22亿元,同比增长2.2%,占GDP的比重为31.2%,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9、4.4和2.6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25%,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3%,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72%。 从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0.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0.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隐忧: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较差。全年GDP增速实现转负为正达到1.0%,但较上年度回落了2.6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回落了0.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均衡,“油主沉浮”的能源工业单极拉动格局仍未彻底扭转,未来年份油气产量将逐步下降,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驱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新的增长动能尚未形成,县属工业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旅游产业还在发展阶段,经济总体抵抗冲击的能力不强。

——农业经济比较稳,产品产量有提升。从产业构成看,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2.14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增加值36.1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业实现产值33.06亿元,同比增长3.2%;林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同比增长3.7%;畜牧业实现产值23.82亿元,同比增长1.4%;渔业实现产值0.48亿元,同比下降2.6%;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2.7%。从种植业方面看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54万亩,粮食产量31.41万吨,下降1.7%;蔬菜播种面积15.4万亩,蔬菜产量31.32万吨,增长4.9%。从养殖业方面看全年生猪存栏14.31万头、增长4.7%,出栏16.92万头、下降5.2%;羊子存栏93.47万只、增长0.1%,出栏75.77万只、增长8.2%;牛存栏1.26万头、增长2.8%,出栏0.35万头、增长2.6%;家禽存栏69.55万羽、下降1.2%,出栏41.02万羽、增长1.0%。全年肉类总产量2.38万吨,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1.35万吨,增长0.1%。奶类产量7818吨,增长8.9%;禽蛋产量8049吨,下降3.5%。

隐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现有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难以支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羊子、生猪收购价格保持高位,养殖利润增大,但市场价格不稳定,波动较大,特别是仔猪价格上涨,饲养成本、防疫成本增加,给养殖户带来较大资金压力,不利于生猪产能扩张。

——工业运行回升慢,企业效益有回落。在各项政策性措施支持下,全县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4%,进入四季度受油气价格下跌影响,工业增速有所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84.75亿元,比上年增长0.6%;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1.48亿元,比上年下降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6.4%。从主要企业看,中省属驻靖6家企业完成产值286.5亿元,下降13.5%,完成原油产量289.6万吨,增长3.0%;天然气产量38.7亿立方米,增长18.7%;原油加工412.6万吨,增长2.8%。县属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5.94亿元,下降16.5%。从行业类别看,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5.0%,开采专业及辅助活动下降21.9%,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1.8%,纺织业下降31.3%,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17.3%,石油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2.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2%。而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仅增长2.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8.2%,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增长5.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6.5%。从产品产量看,原油加工量增长2.8%,汽油增长18.5%,柴油增长16.7%,液化天然气增长5.9%,太阳能发电量增长4.2%;石脑油下降1.8%,聚乙烯下降3.5%,聚丙烯下降2.6%,风能发电量下降4.0%,硫磺下降13.4%。

隐忧:工业拉动的韧性不强。我县资源型工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和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约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县13个大类行业中9个行业呈现下降态势,占69.2%,其中降幅超过10%的有8个行业。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下降16.8%,开采专业及辅助活动产值下降21.9%;全县10种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5种产品呈下降态势,对全县工业增长的下拉作用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由三季度的2.6%回落到全年的-0.5%,部分行业短期难以实现常态化经营,需求回补力度有待加强。

——投资降幅比较大,下行趋势待扭转。1-12月份,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下降26.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0%,降幅比1-9月份扩大20.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增速(8.6%)2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增速(4.1%)17.1个百分点。从产业投资看,三次产业二增一降。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6%、6.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1%。从投资项目看,全县施工项目108个,比上年下降12.9%,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比上年增长21.1%;本年新开工项目65个,比上年同期下降30.9%,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比上年下降45.8%。从投资领域看,工业投资下降23.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2%;民间投资下降14.6%。全县房地产投资下降59.0%,房屋施工面积下降43.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1.8%。

隐忧:投资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我县涉及的12个行业投资类别来看,有7个行业投资增速下降,占全行业58.3%,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72.6%,制造业投资下降2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投资下降7%,住宿和餐饮业投资下降36.3%,房地产业投资下降44%,产业项目投资下降对后续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加之我县后续投资项目储备不足、大项目减少、不少后续项目处于收尾阶段等原因,我县投资负增长面还有可能继续扩大,影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消费需求回升慢,降幅收窄有好转。202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0亿元,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8.9、7.5和5.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含中石油、中石化)消费品零售额16.25亿元,同比下降0.9%。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09亿元,同比下降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51亿元,同比下降3.2%。分行业看,随着疫情局势好转,批零住餐行业逐步走出低迷困境。四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同前三个季度相比,降幅均有不同程度收窄。批发业比上年增长3.0%,分别比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收窄7.4、9.6和27.7个百分点;零售业同比下降3.5%,比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分别收窄4.9、9.4 和22.7个百分点;住宿业比上年下降1.7%,分别比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收窄11.3、24.4 和42.1个百分点;餐饮业比上年下降17.0%,分别比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收窄13、23.9和55.5个百分点。分类值看,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分布在15个商品大类中,有4类商品实现正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27.7%;中西药品类同比增30.0%,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27.7%;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82.2%。

隐忧:消费市场发展潜力不大。尽管全县消费市场逐步复苏,但下降面依然较大,全县9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中,销售额下降的批发业单位占48.1%、零售业单位占51.2%;营业额下降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占85.7%。全年办理退出限额以上统计库的企业达13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11家,住宿餐饮企业2家,新纳入统计库的企业9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8家,住宿餐饮企业1家,净减少4家。限额以上企业退库对全县零售额统计造成一定的净减量,一定程度上将下拉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财政收入回升慢,金融信贷有提升。20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3.00亿元,增长7.0%,比上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0亿元,增长6.8%,比上年提高了33.1个百分点。其中,各项税收9.24亿元,下降11.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3.7%;非税收入5.26亿元,增长67.5%。全县财政支出36.53亿元,下降17.0%。

截止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0.27亿元,比年初增长10.3%,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增长14.5%和3.2%;机关团体存款下降13.8%。贷款对全县经济恢复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97.12亿元,比年初下降2.8%。其中,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3.99亿元,同比增长66.9%;中长期贷款49.45亿元,同比下降11.5%,企业经营活力和信心不断增强。

隐忧:财政收支压力激增。受疫情影响为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增值税减免、缓征等措施,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重要物资生产企业增量保底退税政策,全县税收收入有所减少,加之防控疫情设置隔离点、购买防疫物资、购置医院急救设备等支出,增加财政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进一步加大。

——居民收入比较稳,民生事业有改善。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4元,增长5.8%,再次跑赢GDP增速,高于GDP增速4.8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9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0元,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21:1,较上年缩小0.06个百分点。全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约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3%。其中:居住类与上年持平,食品烟酒类上涨8.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3%。

隐忧: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有难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于基数较大,政策性增资翘尾因素逐渐减弱,缺乏新的增资政策等因素影响,增速继续提高困难颇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农副产品价格不稳以及连年增加的各项惠农补贴标准已处于较高水平,补贴政策效应趋弱,农民增收困难亦不断加大。

——攻坚成果比较稳,生态环境有改善。统筹推进年度减贫任务,高质量完胜脱贫攻坚,全县共减贫809户、1377人,2015年建档立卡初期至2020年末,全县共减贫5188户、16913人,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39%降至“0”。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持续开展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7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一,芦河、大理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持续稳定为100%,全县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隐忧:脱贫成果巩固有压力。白于山区部分乡镇偏远村组产业空心化、农户空巢化、留守的人口老龄化,个别留守壮年劳力在一些村子都算“年轻人”。加之,部分脱贫农户和边缘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一旦遭遇疾病、灾害等变故,或者出现帮扶和相关政策“急刹车”,就有可能返贫致贫。与此同时,由于农业废弃物污染、生活污染以及生产投入品污染等多重叠加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足,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矛盾突出。

三、2021年全县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县上下要增加忧患意识、直面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经济下行波动时社会的承受能力。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以实现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靖边担当,加快建设“三区两地一中心”新靖边,努力完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抓好政策机遇,在提升发展定位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我县要把握好“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三大国家战略机遇,将落实国家战略与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相融合,紧紧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经济总量、能源化工产业进出口潜力和特色优质农产品等优势,主动融入中欧班列(榆西欧)大通道,将靖边现代综合物流园区(筹建)打造成为中国西部连通欧亚的重要交通口岸和贸易枢纽。将靖边打造成陕甘宁蒙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中国西部和陕西“一带一路”战略性引擎城市,让靖边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明珠。

(二)抓好农业生产,在稳定发展基础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把特色农产品生产作为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一个环节,树立产业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意识。当前要着重找差距、补短板,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为农业产业化进行“补链”,组织有条件的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参加农高会、博览会、展销会,组织开展“农超对接”活动,搭建农产品电商以及农业物联网平台,在终端销售和农产品溯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科技支撑,从而为特色农业产业链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菜、畜、薯”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东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为农业产业延链补链。扶持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积极探索以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落实项目资金和农业扶持资金的新途径。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承接和引进处在生产链高端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形成农业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的产供销一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三是有序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产业布局与乡村振兴同步规划,深入实施“农业+”系列行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交叉重组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着力打造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的新农村发展格局。

(三)抓好工业增效,在强化支柱作用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做好企业帮扶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积极与长庆、延长等中省企业对接,确保2021年在靖油气生产量有所突破;加速释放能化园区、新能源产业、液化天然气等项目产能,确保全县工业企业产能持续增长。二是要充分利用已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简化申报审批流程,加快惠企资金拨付进度,让企业尽早享受政策红利;其次要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走访服务,梳理重点、难点、关键点,明晰责任清单、进度清单,解决当下急需,兼顾长远发展,帮助企业谋划项目,调整结构。三是加强对能化园区精细化管理,盘活土地等要素资源,解决招商引资企业落地难问题;完善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对有发展前景,有研发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应从解决引人、引智、引资方面给予“事后补助”式支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融合的作用。

(四)抓好有效投资,在培育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重点围绕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立足招商引资,建立拓宽民间投资机制,激活民间投资,形成大中小项目阶梯互补效应,重点围绕油气煤能源、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提升工业投资,改进投资结构,全力引进战略性、支撑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壮大和延伸优势产业链。二是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确保项目“引进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同时,项目牵头单位要履行好牵头职责,及时把控项目建设进度,处理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推进。三是保障新开工项目及时入统,相关职能部门和主管单位要督促项目单位尽快完善项目入库所需的相关手续,严格把握时间节点,按要求收集整理项目申报材料,在项目开工后第一时间入库统计,确保全县在统投资项目总盘子不缩水。

(五)抓好消费需求,在释放发展潜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优化供给,力促消费市场升级换代,调节消费市场结构。不折不扣,抓好政策落实。着力破解制约居民消费最迫切的体质机制障碍。进一步引导商贸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转变经营理念,在拓展消费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避免“高端市场外流,中低端市场上网”现象。二是借势发力,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借助龙州丹霞景区建成开放,通过资源整合、业态重构、产业融合、服务配套等培育假日经济、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实现泛旅游产业聚集,持续释放旅游业带动效应。三是进一步聚焦消费品市场问题短板,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六)抓好服务产业,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鼓励支持新业态快速成长,重点在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技术、文化体育娱乐、居民服务、租赁服务、商业服务等方面加快业态布局,创新财政资金与金融贷款投放方式,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把“服务在细节,满意在质量,观念在理念,周到在微处,形象在自身”贯穿于改善营商环境全过程,兑现承诺服务一以贯之,亲商安商一以贯之;继续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出现的“瓶颈问题”,避免经济大波动、大回落。

(七)抓好统计工作,在把握发展态势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培育“五上”企业,为企业减轻负担,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减少升规、上限后顾虑。鼓励工业、商贸业主体做大做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升规、上限企业的示范引领和支撑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发改、工贸、市场监管等行业部门优势,对企业、项目备案(审批)等内容实现互通情况、共享数据,形成合力,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商贸等企业应统尽统。二是要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准确把握运行趋势,挖掘产业发展潜力;要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时发现经济指标运行的苗头性问题,强化部门协调配合,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有实效的政策措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要把握重点关键指标、短板指标,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分析”,既要继续夯实工业增长基础,也要重点抓好第三产业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和运行预警,确保工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支撑全县经济稳步回升。

(八)抓好研发投入,在完善创新机制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从政府财政投入、鼓励支持企业投入、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等途径着手,切实提高全县研发投入力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继续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产学研合作,以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促进大中小实体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三是要持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定完善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方面,要建立健全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壮大全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