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任重而道远
——2023年靖边县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分析

根据县委、县政府年初对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推进“三个年”工作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准确地获知县域内公众对我县环境状况的感受,充分了解公众对我县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未来生态建设方案与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优化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下旬,靖边县统计局利用社情民意调查CATI访问平台,0912-46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进行公众环境满意度调查。

调查表明:群众对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满意度不高,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较弱,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一、基础调查资料情况

此次调查年龄分布情况是18-29岁的占到2.4%,30-39岁25.9%,40-49岁占到24.9%,50-59岁占到31.4%,60-69岁占到 15.4%。其中:城镇居民占到82.6%,农村居民占到17.4%。男性受访者占到33.8%,女性受访者占到66.2%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居民对生态环境总体满意度不高

在成功访问的居民里,87.5%对我县生态环境表示满意。2023年我县生态环境质量依然得到了更上一层的公众认可度,87.5%的受访居民认为我县生态环境相比2022年有较大改善,10.3%的受访居民认为新一年的本地环境没有明显变化,有0.9%的受访居民认为环境变差了。而75.2%居民认为当地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了。

(二)三大保卫战成效不佳

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收官之年,我县还需继续努力,调查结果显示,28.8的受访居民对空气质量非常满意,59.8%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88.6%。土壤质量满意度(农村)为91.2%。饮用水稍显逊色,满意度为84.6%。

(三)绿水青山成效需要进一步提升

调查结果印证了“山绿,水清”正成为本地人近些年对靖边县绿水青山的期待:对环境绿化情况非常满意的居民占到53.3%,比较满意的居民有35.7%,总体满意度为89.0%不满意占到11.0%。

(四)城乡污染治理成效,离百姓的期望值差距较大

我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坚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城乡居民对各类污染问题的评价均比较低:对河流、湖泊环境状况的满意度是68.2%。对污水处理情况的满意度是77.8%。对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满意度是81.9%。对声环境质量(噪音影响情况)的满意度是85.4%。居民对污水垃圾处理情况的满意度为77.8%,对公共厕所卫生的满意度为67.5%。农村居民对当地家用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改造情况的满意度是62.4%。城镇居民对当地公共厕所卫生条件(不包括商场、写字楼和餐厅等)的满意度是67.5%。

(五)城乡居民期望亟待提升居住、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县切实加强对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群众觉得居住、生活环境比以前舒适了很多。但城乡居民对当地的居住、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城镇为86.5%, 农村为86.9% 。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越来越多。

(三)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知情度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公众关注或了解环境问题的程度不一,不同职业、不同区域的群体对同一项环境指标的满意度有很大差别,居民选择不清楚或不关注的不在少数。

(四)公共场所噪音影响较严重,家庭居住环境噪音影响加大,居民时常反映楼层隔音效果太差,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四、进一步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对策建议

为实现靖边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找准靖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定位,同时也应注重解决社会公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创新与硬招并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关注重点,补齐短板

关注目前居民满意度较低的卫生厕所、污水处理、河流湖泊环境三个重点领域,严格执行环保制度和监管措施,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技术工艺,着力加强监测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施智能管理。尤其是城乡结合区,据部分社区、村委反映,因距中心城区较远,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以致于存在垃圾堆放、污水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此外,还要坚决巩固生态防线,确保三大保卫战成果长期稳固。

(二)加强宣传引导

针对社会公众在河湖污染程度、农业污染、企业排污情况等领域知情度较低的问题,应积极探索多种手段开展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主动公开监测标准和治理措施技术规格,增强公众对相关领域的认知和了解意愿。由于离退休人员和高龄群体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渠道和手段有限,应积极开展宣讲进社区工作,宣传环境治理成果,科普环保知识。同时,注重营造生态文明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氛围,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和环保自觉性。进一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从党员干部做起,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广绿色产品,推行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

(三)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

相比建设趋于完善的城镇区域,农村地区提高综合生态环境水平的上升空间大。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全域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促进全县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完善薄弱地区环境治理体制,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适当向农村倾斜,巩固村镇“厕所革命”建设成果。着力改善农村土壤质量,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教育引导,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农民共同建设和守护美丽家园。

(四)更加突出公众需求

公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将公众满意度下降或较低的指标,作为当前工作的主攻方向,如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公共厕所卫生条件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必须切实解决当前公众关切的现实难题,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更加强化协同配合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层层级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从立足本地做起,切实解决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要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针对难点、重点问题,如空气污染、饮用水质安全、土壤质量、公共厕所卫生条件等问题,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更大范围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

)更加突出全民参与

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生态建设中来,制定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保护环境,监督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协助相关部门处理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形成建设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