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区、学校,局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实践育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我县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
1.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抓细抓实抓好。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大学习的意见》,兴学习之风,掀学习热潮,推动使用“学习强国”平台,着力提高学习普及率和活跃度。同时,结合抗击疫情、红色故事等鲜活教材,把“四个自信”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
2.加强宣传引导。紧扣建党100周年宣传主线,组织开展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活动,精心策划“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开展全县中小学生爱国教育电影周活动,组织学校安排“唱支歌儿给党听”歌咏诵读活动。进一步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各校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深思悟透运用上出实招,切实担负起育新人的重任。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美篇、微视频等公共领域宣传载体,做好建党100周年系列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 “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的认识,全力守护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地”,落实好校长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全面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并履行好领导责任。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防止沉迷于网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正能量充沛的清朗网络空间。
二、推动德育工作纵深发展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题教育,结合开展“我们的节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新时代好少年”读书活动、“十佳之星”评选活动、德育课堂、校园网络微拍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学校搭载新教育“聆听窗外声音”行动,引进属地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开展诚实守信、环境保护、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等道德宣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两融入”见人见事、润化人心。以红色故事宣讲、红歌传唱为载体,持续开展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活动,不断推进红色教育向纵深发展。
2.深化学科德育建设。坚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学科渗透,切实发挥主渠道育人功能,突出思政课建设,组织开展优质课、微课(微视频)比赛,共享一批思政课程,汇编一批学科育人优秀案例,拓展学科育人研究的宽度和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德育资源,举办校长大讲堂、校本德育展示研讨活动,因地制宜用好、用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提升文明创建品味。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文明礼仪、诚信、生态文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垃圾分类和爱国卫生运动的养成教育的宣传。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靖边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规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的通知》精神,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文艺演出等形式,扎实开展中小学生禁带手机入校园宣传教育工作,杜绝和防范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认真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积极实施“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青少年人文经典阅读工程。
4.开展实践育人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精神,努力把劳动教育贯通于中小学各学段,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各方面。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要克难攻坚逐步建好配齐校内劳动实践场地、劳动实践教室,利用本地劳动教育资源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的作用,各学校要制定系统性、连续性的研学计划,做好研学旅行工作,扎实开展各类实践育人活动。
5.完善德育绩效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基于新教育实验中小学一体化德育绩效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中小学德育序列化体系建设和新教育“每月一事”,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三、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1.聚焦德育骨干队伍培养。积极构建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的成长机制,依托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途径,聚焦班级管理案例及特殊案例解决策略等建班育人能力提升,从实战、实训角度,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素质提升。宣传优秀班主任建班育人典型事迹,推广德育先进工作者的管理经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2.开展体育、美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精神,研究制定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积极参加榆林市第十五届运动会暨中小学生运动会,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适时发布中小学生及幼儿劳动清单,倡导学校探索开展“校园烹饪节”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工作,适时召开近视防控工作试点学校现场会,通过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无作业日”“两操一课”,改善用眼环境,保障睡眠时间和营养膳食等一体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和减负工作。开足开齐上好美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开展“艺术节展演”“中小学生趣味运动会”等赛事。
2.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和心理健康咨询室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适时成立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的教育管理与指导、教科研能力提升等作用,有效指导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全覆盖。要做实贫困留守儿童和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行动等工作,班主任和德育处要密切注意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动态,要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并提供帮助,做好转化工作。
3.优化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三个中心”建设。适时组织成立靖边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落实家长课程标准,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家长培训讲座或经验交流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培植“优秀孩子从改变家长开始”的家庭教育理念。适时创建靖边县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及时推送家庭教育微视频、家庭教育直播、家庭教育优秀文章等,整体提升广大家长育儿水平。
4.维护校园安定稳定。加强教育法治建设,把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方式落实到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学校法治副校长制度,完善师生权益保护机制,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法纪法规、国家安全、生命安全等教育,持续做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开展教育系统禁毒教育宣传月活动,高中学校和职教中心要做好新生入学后和学生毕业前的禁毒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校园维稳预警、联动和信息通报等工作制度,加强与公安、综治、司法等部门的联系,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影响学校的不稳定因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