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24016087841N/2017-01580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靖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发文日期 ] | 2017-11-04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靖政办发〔2017〕142号 |
[ 名 称 ] | 靖政办发〔2017〕142号 靖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靖边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构,新桥农场:
《靖边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靖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2日
靖边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创新。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14〕14号)要求,为了全面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升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会议精神为指导,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深化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产业升级”六项重点工作,切实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加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总体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根据各镇村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按照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发展型、民俗文化体验型、传统村落保护型四个类型,打造美丽乡村“基本版”(清洁村)、“标准版”(美丽村)和“升级版”(幸福村),分类建设幸福村,集中力量创建美丽乡村,全面创建清洁乡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力争在2020年,全县建成10个幸福村、20个美丽村,清洁乡村达到100%全覆盖。
三、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村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坚持统一标准和突出特色相结合,深入挖掘文化元素,保留村庄原有特色,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按照“修旧如旧”、“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原则,结合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等系统规划,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有序推进,充分体现民俗地域文化特色,彰显美丽乡村新风貌。
(二)强化主体,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有条件上档次、没条件抓整洁,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确保各村建设不举债、建设质量不打折。
(三)基础先行,保护生态。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统筹项目资源,实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等“乡村六化”建设,从根本上夯实设施建设这个基础。
(四)整合资源,合力共建。整合城乡资源要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全民参与,形成领导包抓、部门包联、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五)打造典型,示范引领。坚持示范带动,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用先进典型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整体开展。
四、主要任务
(一)环境整治
1.积极开展“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违章建筑、清庭院)活动,重点整治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乡街道、公路干线,彻底清理“三堆”(土堆、粪堆、柴禾堆)、各类积存垃圾、白色污染物,清除沿街、巷内各类杂物,消灭卫生死角,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修整坍塌房屋、残垣断壁,实现农户庭院净、村乡道路净、村容村貌净、县镇公路净。
2.加强卫生保洁。配备保洁设施,组建保洁队伍,制定保洁制度,实行长效保洁管理。镇驻地全天保洁,乡村垃圾日产日清,干道旁定期清扫,保持整洁。
3.推进乡村规范管理。用管理城市的办法管理镇驻地,制定镇区建设规划,严格规划管理,整治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行为,规范集贸市场经营;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切实提升乡村规范化管理水平。
4.创建卫生城镇。以创建为抓手,抬高标杆,努力改善镇驻地环境卫生面貌,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 实施特色民居改造。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格局”的要求,逐步在幸福村和有条件的美丽村实施民居改造,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统一划定村民住宅用地,就地翻建住房要符合设计规划,严禁在规划区外新建住房,实行“集中居住,分散务农”,集中解决公共基础设施,节约居民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建设精美休闲景点,对重点部位、标志性建筑精心设计与建设。对沿街沿路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实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建设文化墙,规整门店牌匾。统一设计制作、安装特色镇村名牌,形成美丽乡村风景线,形成协调一致、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观风格。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制定完善乡村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心村位置和数量,结合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镇驻地商住小区和农村新民居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样板社区和村庄。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鼓励支持对闲置宅基地等进行复垦。
3.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着眼传承优秀文化,对乡村戏台、祠堂、庙宇、牌楼等古建筑和碑石等历史遗迹,精心保护修缮,彰显地域文化,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丰富的乡村建设成旅游景点。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幸福村村庄街道、人行道等实施地面硬化,做到居住区、公共场所的全面硬化,建设排水设施,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农网改造、通讯网络建设等工程;对集镇街道、村庄巷道、公路沿线村庄、企业门户、沿线两侧主要节点进行亮化建设,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亮化格局。
2.实施农村改灶。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推广秸秆还田和集中能源化利用,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改圈。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检查验收)标准,加快实施双瓮式改厕整村推进项目,在有条件的幸福村建设水冲式公厕;扶持发展养殖小区,引导群众实施集中养殖,逐步实现人畜分离。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整合村级活动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建设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配备健身设施,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2.加强文明家园建设。按照“十个一”(建好管好用好一个农家书屋、建好管好用好一个村广播室、建设一个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广场、有乡村文明一条街、有一张善行义举榜、有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一个道德讲堂,有一整套镇规民约、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好公婆、好儿媳、好家庭)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开展文明城镇创建为抓手,增强居民文明素质,注重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加快美丽乡村由“外在美”到“常态美”,再向“内在美”转变。
3.加强农村卫生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镇卫生院、村标准化卫生室建管水平,合理布点建设标准化幼儿园,探索建设区域养老所,不断改善农民就医、上学、养老条件。
(五)生态环境建设
1.实施立体式乡村绿化。县绿化部门要提前规划设计,拿出绿化方案,在国道、省道两侧栽植景观林带,在县道、乡道两侧栽植绿化林带,在镇驻地、幸福村和有条件的村实施“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式、景观化综合绿化;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临街空闲地、拆迁空地,统一种植景观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果或时令蔬菜,做到能绿尽绿,应绿必绿。
2.争创园林城镇。以创建省级、市级园林城镇为抓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目标,大力开展全民植树绿化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建设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杜绝污染”的原则,各镇、村依照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对无害化垃圾统一填埋处理。镇驻地配备垃圾箱,行政村建设有害垃圾收集屋,2017年要建成高家沟便民服务中心、杨米涧镇、黄蒿界镇、镇靖镇、天赐湾便民服务中心、新城便民服务中心、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7个垃圾填埋场。
4.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高毒农药使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整治乡村各类污染企业,执行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探索乡村污水处理办法。
(六)产业升级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扶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型产业园区,不断拓展园区功能,为农民群众搭建就业平台,带动农民增收。
2.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命力和原动力,结合扶贫等工作,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推进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和现代果业发展,大力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切实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
3.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围绕主导产业和地域特色,积极整合靖边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传统饮食、美丽乡村等特色资源,启动实施美丽乡村旅游项目,努力把靖边美丽乡村打造成省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引导群众发展农耕体验、瓜果采摘、农家餐饮等新兴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组建乡村保洁员队伍
各镇驻地要建立“门前三包”制度,住户、商户负责范围为门前道沿以上卫生,镇驻地在现有环卫队基础上,配足配齐环卫工人和设备实施,负责镇区街道、镇辖区主干道卫生保洁;村上原则每500-800人(或按组)配备一名保洁员,经费由镇村两级筹资解决,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中聘用。
(二)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
1.财政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对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补助,为镇村一次性配备人力垃圾清运车辆,建设有害垃圾收集屋,为各村建设统一的村牌标识,专项列支各镇有害垃圾转运费用,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镇村实施奖励。
2.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和整合环保、交通、移民、卫生、农业、水务、林业、住建、文广等方面项目和资金,进行集中投入,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整合项目资金的机制和办法。
3.群众自筹资金。按照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探索建立村级卫生费用群众自筹机制,用于村保洁员工资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4.社会捐助资金。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美丽乡村建设,汇聚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美丽乡村管理水平。
5.县级领导和部门包联资金。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包联各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包联要落实具体项目和资金。
(三)建立系统垃圾处理模式
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村收集:各村垃圾实行定时收集,由村保洁员清运到村垃圾填埋场进行初步分类,无害垃圾就地填埋,有害垃圾归类收集。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转运到指定填埋场。镇转运:镇派清运车定期将各村的有害垃圾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处理。县处理:县垃圾填埋场对有害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六、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美丽乡村建设分三个批次实施。第一批次:在小河镇、杨米涧镇、王渠则镇、镇靖镇、东坑镇、龙州镇、红墩界镇、席麻湾镇、青阳岔镇、杨桥畔镇、天赐湾便民服务中心、天赐湾镇、黄蒿界镇13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幸福村),3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和9个县级美丽宜居村(美丽村),另外在所有镇(场)、便民服务中心、张家畔街道办建设46个清洁村。省级美丽宜居村通过省级验收的由省级“一事一议”资金给予150万元补助,市级美丽宜居村通过市级验收的由市级“一事一议”资金给予100万元补助,县政府按照《靖边县2017年财融投建设项目计划》安排资金。第二批次:从第一批建成的美丽村中选择建设较好的3个村打造提升为幸福村,在全县范围内选择条件较好的15个村建设成为美丽村,所有镇(场)、便民服务中心及张家畔街道办将辖区三分之一行政村建成清洁村。第三批次从第二批建成的美丽村中选择建设较好的5个村打造提升为幸福村,所有镇(场)、便民服务中心及张家畔街道办将辖区剩余三分之一行政村建成清洁村,最终使清洁村得到100%全覆盖。同时开展最美庭院创建,要求幸福村的最美庭院数量达到全村75%,美丽村的最美庭院达到50%,清洁村最美庭院达到20%。
美丽乡村建设采取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包域,县级领导包镇,部门(企业)包村的办法,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集中整治。通过幸福村、美丽村、清洁村和公路沿线的整治建设,形成城区—统万城景区、城区—金鸡沙景区、城区—小河革命旧址、城区—龙州丹霞景区、城区—王渠则镇西涧丹林、城区—镇靖镇芦靖湖、镇靖堡等多条美丽乡村示范线路。
美丽乡村建设时间从2017年8月开始至2020年8月结束,共三年。
第一阶段:健全组织机构,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10月—12月)
10月20前,成立靖边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领导干部深入镇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研,出台靖边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美丽乡村建设各类标准、办法和考核制度,召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议。
10月31日前,各镇(场)、便民服务中心、张家畔街道办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意见和建设规划,召开动员会议,完成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县级领导和包联部门深入包联镇村调查研究。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情况进行验收,审定通过第一批2个幸福村、13个美丽村、清洁村建设方案,验收合格的启动建设,验收不合格的镇村,继续整治直到达标。其他乡镇,根据自身情况可提前编报规划和方案,争取列入2018年财政预算。
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人员全程跟踪督查各镇(场)、便民服务中心、张家畔街道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底进行考核验收。并在201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上表彰先进,批评后进。
第二阶段:整体推动(2018年1月—2018年12月)
2018年7月30日前,第一批确定的15个幸福村、美丽村和清洁村建设基本完成,第二批3个幸福村、15个美丽村、清洁村启动建设。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2019年1月—2020年8月)
2019年6月30日前,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第三批5个幸福村、清洁村启动建设。
2020年5月30日前,第三批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20年7月31日前,幸福村、美丽村和清洁村建设管理基本达到标准。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标准,对各镇美丽乡村建设进行验收,查漏补缺,积极整改,确保三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七、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长贺湘如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少海,县政府副县长赵少毅、高正刚和县政府党组成员、创建办主任石建斌任副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住建局、质监局、发改局、国土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民政局、卫计局、环保局、文广局、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张家畔街道办,新桥农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导、组织、督促各镇、村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创建办,主任由创建办主任石建斌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经费拨付及使用监督、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各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党委书记挂帅、镇长直接负责,机关内部抽调不少于2名干部,组建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本镇相关工作。
二是实行三级包抓责任制。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实行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包域,县级领导包镇,部门、单位和企业包村制度(与扶贫包抓安排一致),协调做好包联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包到底、确保达标。包联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深入包联镇、村开展帮扶工作,积极争取和协调项目资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包镇工作与部门、干部年终考核、职务晋升挂钩,奖优罚劣。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措施,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全县上下形成党政班子齐抓、部门联合实施、上下协调联动、群众自觉参与的良好局面。县电视台、靖边报、县政府网站要开辟专题专栏,县广播电台设立“美丽乡村之音”热线,宣传先进和成功经验,曝光工作不力的反面典型。
四是严格督查考核。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严格考核,月检查通报、季讲评评比、年考核奖惩。加强对部门包联工作的跟踪检查,加强对各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工作滞后的实行挂牌督办,约谈问效,对敷衍应付的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并核减该镇幸福村、美丽村、清洁村建设名额或者美丽乡村建设经费,确保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