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承上启下之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为目标,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扛旗争先,勇毅前行,全面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系统学习,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1.把党的二十大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着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促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着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公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
2.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培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党校重点课程,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的学习宣传工作。
3.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解读,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和宣讲员队伍作用。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突出行业普法“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全县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
二、坚持重点突出,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4.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推动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组织开展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学习宣传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律。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在国家工作人员就职、青少年成人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建设宪法主题场馆、公园或长廊。
5.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编印民法典宣传彩页、录制民法典宣传短视频,充分发挥民法典普法讲师团作用,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6.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网络安全法等,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7.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将党内法规列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宣传国家监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三、坚持分类施策,狠抓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8.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9.落实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做好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工作,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组织开展国家人员学法用法考试。
10.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力营造青少年普法宣传氛围,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夯实法治副校长职责,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协助学校与社会、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机制的完善。
11.分层分类分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根据妇女、残疾人、老年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坚持强基导向,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基层基础工作
12.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荐评选工作,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提升创建质量,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13.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落实分级培训制度,健全遴选考核机制,推动法律明白人量的扩张、质的提升,使其成为基层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纠纷化解、依法治理的重要力量。
14.加强法治乡村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因地制宜推广村民评理说事点、社区“法律之家”等做法,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好2023年“三下乡”活动。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网”等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15.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制作导视牌、文化墙、路灯广告等,利用法治文化宣传作用,将法治融于文化,让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全力打造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宣传新阵地。
16.打造“宪法专列”。以包车形式,打造公交车全线宪法宣传公交专列,通过车身广告、海报、视频等方式展示宪法相关内容,打造流动的普法宣传阵地,构筑出一道靓丽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五、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做好“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工作
17.组织开展“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把组织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进行周密组织、科学评估。
18.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认真总结“八五”普法以来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实事求是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改进措施。通报中期评估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的作用,加强交流借鉴。做好“八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报表扬相关工作。
19.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聚焦全县守法普法示范单位(乡镇)创建工作,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等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推动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尊重实际,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
六、坚持协调发展,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体制机制
20.充分发挥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指导作用。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
21.形成全县大普法工作格局和机制。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体制。各级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八五”普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级普法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推动、检查指导各项任务落实。
22.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案例报送工作,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培育以案普法工作品牌,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